工信部:打造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和优势产能******
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在会上表示,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实施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
一是加快推广高效节能装备。遴选发布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加快推广133项高效电机、变压器、压缩机、风机等节能装备。
二是打造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和优势产能。截至2022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国际领先。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最新的陆上风电机组已经达到6兆瓦以上。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已经超过7亿千瓦,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
陶青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双碳”目标,落实电机、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制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目录,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主题活动,加快发展风、光、水、氢能、储能等领域的绿色能源装备和能源电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中新财经)
搜索
复制
“让民间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延续”******
“让民间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延续”
本报记者 李 强
在展会现场,观众体验如何用传统技艺加工石材。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铁匠将烧红的铁锭捶打成铁艺装饰;泥瓦匠用瓦刀和灰泥“修复”古老的建筑墙体;石匠对着一块大理石左右敲琢,一根罗马柱头已近完成;木匠脚踩皮带轮带动磨具,将一块方木打磨成国际象棋的棋子……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德国莱比锡会展中心举办的莱比锡文物保护修复和改造博览会上看到的景象。
展会上,除了工匠展示技艺,还包括文物修复设备、建筑原材料、工具模具、考古探测仪器等展品。参观者有机会学习古迹保护、修复和旧建筑改造技艺,体验文物修复工艺,还能在这一行业中寻找商机。
在一个名为“风格屋顶”的展位前,参观者手持特制的尖头锤,将一块块黑色的页岩片敲成各种造型。另一边,身着传统服饰的专业工匠,熟练地将同样的页岩片敲击成尺寸一致的圆形瓦片,镶嵌在屋顶模型上。
“风格屋顶”工作室是一个由德国屋顶工匠成立的组织,传承着数百年前的手工技艺。时至今日,页岩石板瓦依然是德国建筑的主要建材。“风格屋顶”工作室不仅承揽了许多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还承接民间住宅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盈利。
“‘热爱手工艺’是我们的座右铭。”“风格屋顶”工作室负责人米尔科·菲舍尔介绍,他和他的屋顶工匠团队在工作之余,运营着数万粉丝关注的社交媒体账号,用视频和图片记录“风格屋顶”工匠们日常工作的场景。城堡、市政厅、当地传统民居的屋顶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工匠们特别自豪并热衷于展示自己的手艺:一块页岩片,一把尖头锤,不到一分钟就能敲出一个规整对称的心形图案。
在展会现场,记者不时看到成群结队前来观摩学习的学生。他们大都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涉及文物修复、建筑、园林、木工、瓦工等。安妮·克莱恩鲍尔是一名职业学校学生,她对记者说:“在这里,我可以了解一些实用的操作流程,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跟工匠交流并建立联系,这也为我未来就业提供了机会,非常有帮助。”
“修复者在保护建筑遗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修复历史建筑时,他们的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莱比锡展览公司相关负责人费利克斯·维索茨基表示,“整个文物修复行业迫切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让民间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延续。”
(本报德国莱比锡电)